长葛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长葛市属于哪个地级市)
1920
2023-04-25
今天给各位分享俄罗斯土耳其战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俄罗斯土耳其战争1787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两百年中十次厮杀的俄土战争,想知道为什么吗?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历史故事《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发生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进而控制黑海出口的两海峡,并向巴尔干扩张而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的第十次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帝国从1480年建立以后,经过伊凡四世的征服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侵略,发展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当时,它的南面屹立着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占领着俄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封锁了俄罗斯靠近黑海和走向海外的所有通道。沙俄帝国为了打开南边的出海口,在17~19世纪期间,同奥斯曼帝国先后进行了10次颇大规模的战争。
通过1676年~1681年的俄土战争,俄国确立了对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统治,从此为它的南进扩展创造了条件。1686年~1700年的俄土战争,使俄国夺取了亚速地区。在1710年~1711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战败。俄国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将亚速归还土耳其。1735年~1739年,俄国再次进攻土耳其,又一次攻占亚速,进而夺取土耳其属地克里木汗国的奥恰科夫等地。后因参战的奥地利与土耳其单独媾和,俄国也相继与土议和,虽然被迫放弃了战争中所占地区,但是再次取得了亚速。1768年~1774年的俄土战争,以俄国获胜结束,和约使俄国取得了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地区, 首次获得在黑海的自由航行权,同时, 土耳其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从而进入俄国的势力范围。1787年~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正式兼并克里木而引起的,俄国又在战争中获胜,土耳其被迫承认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并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还将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划归俄国。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地区纳入了俄国版图。1806年~1812年的俄土战争,起因于俄国干涉土耳其属国的`内部事务,俄国战胜后取得了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1828年~1829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乘土耳其陷入政治危机而宣战的,俄军贸然进占土耳其属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
俄国获胜后,迫使土耳其承认多瑙河口和黑海东岸广大地区归属俄国,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商船开放,多瑙河两公国自治并受俄国保护。1853年~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也是奥斯曼帝国参加英、法、撒丁同盟一方对俄罗斯帝国进行的一场俄土战争。在战争中,土耳其由于紧靠克里木战场,付出了损失40万人的代价,但终于同英、法一起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根据1856年签订购《巴黎和约》,交战双方相互归还所占领土,并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规定: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中立化,俄、土都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基地;比萨拉比亚南部划归摩尔多瓦。这样,俄国在以往 8次俄土战争中所获得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利用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运动高涨的机会发动的。这时,俄国经过1861年的改革,逐渐医治了克里木战争的创伤,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都有很大提高,于是又一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877年 4月,俄国出动四十多万军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个战场发起进攻。
6 月,俄军主力越过多瑙河,抵近战略要地普列夫纳,但是久攻不下,于是改取围困战法,后来得到罗马尼亚军队( 4万人)的配合与支援,才在12月迫使被围土军投降。同时,在高加索战线上,俄军的进展起初也不顺利,在土军反击下,撤回边境转入防御,但是到了11月,俄军在重新组织进攻后终于攻占了卡尔斯要塞,并继续向南面推进。1878年 1月,俄军在获得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后,冒着严寒翻越了巴尔干山脉,于 4日占领索菲亚,20日又攻陷阿德里安堡,随后便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进逼。形势对土耳其极为不利,但俄国的军事行动也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极大不满。于是,俄土双方在 1月31日宣布停火,3 月 3日签订了《圣斯特凡诺和约》。根据和约,俄国建立了受其保护的“大保加利亚国”,并获得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
由于英国的干涉,俄军想要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目的未能达到。同年6~7月,欧洲列强召开了柏林会议,对俄土和约作了修改,迫使俄国仅仅得到它在克里木战争中所失去的南比萨拉比亚以及巴统、卡尔斯等地。俄国想要控制黑海出海口两个海峡的目的,最终成了泡影。尽管如此,通过多次战争,俄国还是扩大了疆域,把其南部边界推进到了普鲁特河、黑海、高加索山脉一线;而奥斯曼帝国则在战争中不断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在亚欧大陆上有这么一对世仇,从17世纪-20世纪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两个国家进行了12场血腥战争。
公元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国,罗马鹰旗倒下,国祚长达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
公元1469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与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结婚。伊凡三世正式宣布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并以拜占庭双头鹰为国徽。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控制黑海的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进行过长期对抗和竞赛。第一次俄土战争
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亲政后发动了对土耳其帝国的远征,在土耳其帝国与克里木汗国的拼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远征徒劳无功。
第二次俄土战争
公元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远征的教训后,彼得大帝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远征。本次战争,俄国夺取了亚速要塞及附近地区,为向黑海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俄土战争
公元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亲征土耳其,却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国军队的重围,最终战争以俄国放弃亚速要塞而告终。
第四次俄土战争
公元1735年,俄国大破土耳其帝国,迅速攻占亚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胁下,俄国被迫放弃扩大战果。第五次俄土战争
公元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国主动对俄国宣战,此时俄国在女皇叶卡捷琳娜统治下国力强盛。俄国名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大破土军,控制了克里木汗国,夺取了刻赤海峡附近地区。
第六次俄土战争
公元1787年,土耳其帝国再度对俄国宣战,依然是俄军所向披靡。俄国正式吞并克里木汗国,俄国国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进。
第七次俄土战争
公元1806年,在拿破仑的支持下,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此时俄军主力要应对拿破仑,只能派出偏师抵抗土耳其。但在巴格拉季昂和库图佐夫的指挥下,俄军偏师击败了土耳其,俄国从土耳其手里获得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
公元1828年4月26日,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在俄军的进攻下,土耳其军队依然不堪一击。依然西方列强的干涉,土耳其与俄国媾和、避免了亡国的命运。第九次俄土战争
为控制黑海、吞并土耳其,俄国挑起战争。公元1854年,为避免俄国全面吞并土耳其,英法介入战争、全力支持土耳其。在英法的打击下,俄军惨败,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俄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第十次俄土战争
公元1877年4月24日,俄国以支持塞尔维亚、黑山为名义,再度向土耳其宣战。腐朽的土耳其军队无力抵抗俄军,只能依靠英国与奥匈帝国的干涉而苟延残喘。在将巴尔干半岛变成势力范围后,俄国见好就收,与土耳其议和。
公元1917年,俄罗斯帝国瓦解。公元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覆灭。两国之间的战争结束。然而,只要俄罗斯还抱有南方出海口梦,依然以拜占庭帝国继承人自居,那么,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后, 俄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强大后的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然而, 彼得一世毕生都没有实现夺取黑海出海口的愿望。
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 秉承彼得一世的遗志, 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了两次战争。 由于俄国国力的强盛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灵活的外交策 略, 两次俄土战争都是俄国取得最终胜利。 本文将从俄土战争的战前形势入手, 简述两次俄土战争的前因后果, 着重探讨俄土战争对俄国、土耳其及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1、战前的俄国与土耳其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 年在位)亲政后, 对俄国进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改革。 改革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宗教各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 彼得一世认为, 俄国要想争霸欧洲, 必须要有自己的出海口, 因此发动了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 不过都没有夺得黑海出海口。 但是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为俄国提供了20万陆军, 2.8 万海军和几百艘舰只的亚速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上台后, 利用彼得一 世改革积累的物质财富和军事力量, 为发动土耳其战争做好了准备。
15 世纪中期, 奥斯曼土耳其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苏莱曼大帝 (1520-1566 在位)时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入全盛时代。苏莱曼大帝去世后, 土耳其逐渐走向衰落。 “ 16世纪末以后, 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农民起义和民族独立斗争风起云涌, 不断爆发, 给予奥斯曼帝国 *** 以沉重的打击, 冲击着帝国日益腐朽、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和反动统治, 使得奥斯曼帝国从此陷入了 社会 危机的 历史 深渊。” 土耳其帝国的统治阶层试图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危机, 但战争的失败又加剧了帝国的衰败。
2、俄土战争的由来
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接触由来已久。 15 世纪 90 年代,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开始与土耳其 来往。 瓦西里三世时期, 俄国与土耳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16 世纪中期, 伊凡四世为了消除鞑靼军队的侵扰, 对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及土耳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发动了进攻。 但总的来说, 整个16 世纪俄国与土耳其的关系比较平缓。
17 世纪后半期俄国实力增强后, 开始谋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 而谋求霸权的关键在于争夺水域和出海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黑海及两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在政治、经济和战略 等方面对俄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彼得一世采取的行动首先是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 1695 年, 彼得一世率军攻打土耳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控制的亚速夫, 但由于没有海军, 俄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彼得一世利用冬天的时间征集工人建造舰队。 1696年 5 月, 终于占领了亚速夫, 迈出了解决黑海问题的关键一步。 但是随后土耳其又夺回了亚速夫。彼得一世始终没有打通黑海出海口, 他临死前告诫子孙要消灭土耳其, 迁都君士坦丁堡, 实现俄国的南进政策。
1736-1739 年, 安娜女皇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 尽管俄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军事胜 利, 但是由于奥地利的失败和法国的调停, 俄国收获甚少。 根据 1739 年签订的《贝尔格莱德条约》 , “ 俄国有条件地获得了顿涅茨河和布格河之间的草原地带和俄军在战争中重新占领的亚速夫, 条件是必须夷平亚速夫所有军事要塞, 并且不得在黑海拥有舰 队。”
1762 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政变, 废黜丈夫彼得三世, 并取而代之, 史称“ 叶卡捷琳娜大帝” 。 叶 卡捷琳娜二世刚一上台, 就着手完成彼得一世的未竟遗愿,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1、第一次俄土战争(1768-1774) 叶卡捷琳娜二世刚上台, 就制定了“ 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 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 的外交策略, 企图控制黑海出海口, 蚕食土耳其。
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 确立反土联盟以孤立土耳其。 1764 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普鲁士结盟;1766 年, 又与英国订立商约, 拉拢英国;1768 年, 俄国与丹麦订约, 孤立瑞典。 一切准备就绪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入侵波兰, 并在波土边境积极活动, 挑起事端。 1768 年10月, 感到极大不安的土耳其对俄国宣战。
战争爆发后, 俄国陆军向土耳其发起进攻, 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东地中海活动。 俄国在多瑙河流域侵 占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后, 引起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不满, 两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干涉。“ 为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 巩固反土联盟, 沙俄采取由俄、普、 奥三国瓜分波兰的 手段。”1772 年, 三国第一次瓜分了波兰。 期间, 进攻克里米亚的俄军控制了亚速海, 攻占了克里米亚。 “ 在高加索战场, 土军也遭受重创, 俄军占领库塔伊西等要塞, 将土军压迫到黑海沿岸。”俄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地中海的切斯马湾击毁土耳其舰队, 控制了黑海。就在这时, 俄国国内爆发了普加乔夫起义, 叶卡捷琳娜二世希望结束战争。 1776 年 7 月 16 日, 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
根据条约, 俄国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特权:在领土方面, 俄国鲸吞了黑海东岸原属土耳其的大片土地, 版图延伸到高加索山脉的北麓;克里米亚脱离土耳其独立;多瑙河两公国归还土耳其, 但土耳其要给 予自治待遇。在商业方面, 俄国商船可穿过黑海两海峡, 在土耳其水域自由航行。在外交方面, 俄罗斯可以在土耳其首都派设一名全权常驻公使。 在宗教方面, 俄国有权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一座东正教堂, 土耳其人承诺保护教堂并允许俄国派代表管辖。
2、第二次俄土战争(1787-1792)
尽管第一次战争俄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平息普加乔夫起义后, 开始继续推行“ 南进政策” 。
1783 年, 叶卡 捷琳娜二世将克里米亚划为俄罗斯边区, 正式置于俄国 *** 管制下。 1785年, 俄国在黑海拥有了舰队并设置军事要塞。对土耳其来说, 第一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蒙受耻辱, 俄国的行动又对土耳其造成了威胁, 因此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 这一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奥地利签定了俄奥联盟;英国刚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的动荡时期, 因此国际形势有利于俄国。
首战金布恩, 俄军“ 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 为俄国集结主力发动战略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 年, 奥地利对土耳其宣战。 俄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分散了土耳其的兵力, 使俄军顺利攻取了战略要地奥恰科夫。 正当俄军节节胜利之际, 土耳其盟国瑞典对俄宣战, 俄国腹背受敌。 叶卡捷琳娜二世 拉拢丹麦参战, 威胁瑞典。 1789 年, 经过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会战, 俄军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作战计 划, 攻克宾拉杰, 夺取阿克尔曼, 控制了整个摩尔多瓦。就在俄国面临瑞典和普鲁士的双重压力时, 法国爆发大革命, 转移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 瑞典也退出战争。 1790年, 俄军攻克了伊兹梅尔要塞, 黑海舰队也在黑海重创土耳其舰队, 掌握了制海权。 至此, 第二次俄土战争全面结束。
1792 年 1 月, 俄国与土耳其签订《雅西条约》。 根据和约, 俄国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 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 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1、对俄国的影响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与土耳其进行的两次战争, 都以俄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标志着俄国与土耳 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和《雅西条约》的签订是俄土关系的转折点。 通过条约, 黑海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彻底改变, 俄 国不仅鲸吞了土耳其东岸大片领土, 还夺取了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过去的条约总是军事成分居多, 而《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不但涉及军事, 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商业、宗教等各方面, 为 俄国以后干涉土耳其内政及进一步向巴尔干和近东 地区扩张埋下了伏笔。
两次俄土战争的胜利, 显示了彼得一世改革以来, 俄国军事力量的上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战争的胜利使俄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 俄国从一个欧洲二等国家一跃成为一等强国 。 从此, 俄国 成为欧洲的宪兵, 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纵贯 19 世纪的东方问题中, 俄国还成为 “ 总导演” 。
两次俄土战争的胜利还提升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个人威望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三分波兰和两次 俄土战争使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增加了 63 万平方公里, 使俄国成为国力空前强大、影响举足轻重的大帝国, 因此她又被称为“ 叶卡捷琳娜大帝” 。“ 到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时, 俄国的领土已超过了甚至最肆无忌惮民族沙文主义所能需求的一切。俄国不仅 夺得了出海口, 而且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占领了广 阔的滨海地区和许多海湾。
2、对土耳其的影响
对奥斯曼土耳其而言, 两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版图大为缩减, 国力不断削弱,“ 到十八世纪末叶, 奥斯曼帝国被迫从进攻地位完全退入防守地位, 似乎只有欧洲国家的相互对立才使它能够继续在欧洲存 在。”《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和《雅西条约》 所带来的耻辱和后果, 使得奥斯曼境内独立和分裂的 政治倾向越来越严重, 加剧了帝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离心趋势, 土耳其国势江河日下, 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困境。
两次俄土战争失败的沉痛教训使土耳其的统治者认识到, 为了使帝国免于沦落为西方列强争夺瓜分的目标, 必须实施 社会 改革。
改革主要在军事领域展开。在第一次俄土战争期间, 土耳其就建立了 许多军事学校, 帝国印刷所也承印了许多有关西方军事的译著。 1789 年, 素丹塞利姆三世(1789 - 1807 年在位)上台后着手改革早已没有战斗力的新军, 组建新式兵团。“ 新式兵团完全按照欧洲的战术和科目进行严格的训练。全体官员一律实行薪级制, 一律穿欧式的军服。” 但是新式兵团还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 新军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近卫兵团就发动了兵变。 1807 年 5 月, 他们把所有提倡改革的人赶到新军兵营中加以屠杀, 然后迫使素丹逊位。 此后, 统治阶层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改革的不彻底, 帝国国力恢复缓慢, 土耳其仍是列强窥伺的目标。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俄国与土耳其的两次战争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使“ 东方问题”的最终形成。
“ 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是用来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面临国际瓜分的危险而造成混乱状况的专门用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简练地把它概括为“ 对土耳其怎么办”问题。“ 东方问题”是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对近代欧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进行的两次俄土战争则 是“ 东方问题”最终形成的标志。 此后,“ 叶卡捷琳娜 二世的后继者们常打着`解放者' 的旗号与土耳其 *** 干戈相见, 英、法、奥等列强也不断插手土耳其事务, 使`东方问题' 不断恶化。” 关于“ 东方问题”的危机一直持续到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土耳其共和国 的建立, 但它的后遗症却久久没有消除。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两次俄土战争, 俄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以后俄国干涉奥斯曼土耳其内 部事务, 攫取特殊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耳其在 战争的打击下日薄西山, 最终在“ 东方问题”的漩涡 中心土崩瓦解。探讨两次俄土战争对研究俄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及国际政治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 对当今如何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下面是我分享的俄国 历史 上的十次俄土战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
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 决定 对俄国进行 军事 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处于崩溃前夕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猜你感 兴趣 :
1. 俄土战争简介大全
2. 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
3. 俄罗斯卫国战争历史
4. 帝王故事 永不满足的彼得大帝
5. 数字10代表什么
6. 公共基础知识世界历史
俄罗斯土耳其战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俄罗斯土耳其战争1787、俄罗斯土耳其战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