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是多大年纪(暮年是多少岁的人)
古人云,人活70年。也就是说人生短暂,很少有人能活过70岁。即使在医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7岁,很难达到80岁。这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现代人不能大幅度延长寿命。
当我带着疑问去拜访一位专家时,对方叹了口气说:“无论子女多么孝顺,条件多么富裕,70岁以后,老人也活不了几年。老年人的困难往往是年轻人意想不到的。”
这让我更加皱眉。每个人都会死。七十岁似乎成了大多数老人生活中的一道坎。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才能解决呢?如果解决不了,晚年该如何面对?对于我的三个问题,专家给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的原因很科学,解决起来也很困难。
▲七十岁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坎。
(1)身体机能的迅速衰退。
专家说,人类和动植物一样,有多个成长阶段。孩子需要被照顾,少年叛逆自我,成年人需要结婚生子,人到中年危在旦夕,会过着退休的生活。划分每个阶段的依据是年龄,年龄是根据身体机能的起伏来划分的。
之所以称老年人为“暮年”,正是因为人体各器官的运行已经到了衰退的状态,70岁是一个很大的过渡阶段。
对于老年人来说,六十多岁头发可能就花白了,但是七十多岁之后,才花白几个月。这就涉及到人体衰退的加速。就像手机一样,前期的用电量已经很耐久了,但是到了最后的10%,也就分分钟的事情了。
据说油尽灯枯。对于老年人来说,70岁以后,人体机能退化加快,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出现问题。一旦生病,就面临一系列问题。一个病没治好,一个病反复。就像东边漏风,西边拆了修的房子,身体的自愈能力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有钱的可以在医院全面系统治疗,经济条件差的不能拖几年。
(2)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主题是关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求爱的需求。七十岁了,配偶还在身边的人不多了。即使有,也大多是一方需要顾及的情况。孩子忙着辛苦,老人不精通技术,手机都是养老机。因此,他们晚年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尤其是丧偶的人,连个聊天对象都没有,精神上的苍凉会体现在身体上,衰老的速度也会加快。
年轻人可能不理解这种困难,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从现在起就关掉wifi,停掉网络流量,告诉你以后的生活会是这样的,这将和别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我们充满挫败感,我们的情绪也会决定我们的身体状况,老年人不开心时也会感到压抑和悲伤。
(3)丧失工作能力造成的心理打击。
“70岁以后,相当于被告知等死。很丑,但却是真的。”
专家今年六十岁,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还是不能适应无所事事的晚年生活。70岁以上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听起来他们像是过着退休的生活,但实际上,生活并不幸福。
对于老年人来说,六十多岁还有奋斗的动力,但是到了七十岁,十岁的生活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已经不在了,家庭地位和地位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也许年轻人会觉得,老年人不工作是好事,安度晚年就好。但在老人心中,余生有限,失去劳动力让他们没有安全感,这意味着话语权的更新。在一个家庭中,没有风险价值,就没有掌舵的能力。从被赡养的那一天起,老人就有被遗弃的感觉。
▲如何正确看待70岁以上的老人?
过了70岁,意味着交际圈在缩小,身边的朋友不断离世,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所以年轻人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支持。
以我家为例。每个周末我肯定会带两个孩子去看公婆,法定节假日也会带他们回父母家。目的不是培养祖孙之间的感情,而是让我爸妈高兴起来。晚年的生活是枯燥的,但如果孙子孙女们愿意时不时去看望他,老人的精神会更加警醒。建议各位家长都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