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完鼻涕鼻子很干(擤完鼻涕还是鼻塞)
最好的方法是治疗病因。盲目用药不一定能缓解鼻塞,反而容易加重。引起鼻塞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咽肿瘤、慢性鼻炎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疾病鼻塞的特点、诊断和治疗。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吸入过敏原后鼻黏膜急性渗出、水肿,可伴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经鼻内镜检查呈苍白水肿状,诊断需要过敏原检查。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和口服H1受体阻滞剂来缓解伴有鼻塞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早期用药一般恢复良好。不要购买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明的药物喷鼻,以免损伤鼻粘膜。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大多是感冒引起的。除了鼻塞没有其他症状。鼻内窥镜检查发现鼻中隔偏向一侧,严重者看不到中鼻甲。因为鼻中隔偏向一侧,导致对侧鼻腔换气过度,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从而导致鼻塞。鼻中隔偏曲多为先天性鼻中隔骨发育不平衡所致,少数患者为鼻外伤所致。缓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和黏膜血管收缩剂滴鼻(连续用药不超过一周)。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熬夜,加强营养,避免烟酒刺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但对于鼻中隔严重偏曲,时间较长。
鼻窦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塞的症状是由于脓液积聚在鼻窦内,脓性分泌物通过鼻窦口流出,刺激鼻粘膜水肿或堵塞鼻腔通道而引起的。鼻窦炎患者除了鼻塞,还有脓性分泌物从鼻腔流出,也会引起头痛、耳鸣、耳闷。脓性分泌物也可回流到咽喉部,刺激异物感和咳嗽。鼻窦炎患者可在中鼻道和普通鼻道发现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有隐匿症状,需要做鼻窦CT扫描,发现鼻窦内有脓性积聚。要缓解鼻窦炎引起的鼻塞,可以先用药物保守治疗,然后口服抗生素治疗两周。鼻腔内喷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进行抗炎治疗,鼻腔内滴入粘膜血管收缩剂(连续应用不超过一周)和口腔促粘液剂。这些药物需要在耳鼻喉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鼻窦炎,可以选择开放鼻窦手术,效果也不错。
鼻息肉引起的鼻塞是持续性的,鼻腔内有淡红色的荔枝样新生物。鼻息肉引起的鼻塞首选手术治疗。同时鼻息肉需要病理检查,需要与鼻部肿瘤、脑膜脑膨出相鉴别,术后要经常复查,防止复发。
鼻咽肿瘤引起的鼻塞往往是单侧的,不容易被发现。患者看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鼻塞。很多患者的首发症状都是因为耳闷耳鸣。耳镜检查发现中耳腔积液,鼻镜常规检查发现鼻咽部肿瘤。鼻咽癌除了鼻塞,还包括头痛、流鼻涕、痰中带血。少数患者因为发现颈部有转移性肿块而就医。因此,应重视单侧鼻塞,必要时应用鼻内镜确诊。
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在门诊最常见。主要特点是感冒后鼻塞难受,天气暖和后缓解,有时吹出白鼻涕后缓解。慢性鼻炎检查发现鼻甲肥大粘膜呈淡紫色,压迫弹性稍差。对于慢性鼻炎,需要常规鼻内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考虑慢性鼻炎。慢性鼻炎可保守治疗,包括鼻腔喷糖皮质激素和粘膜血管收缩剂(连续用药不超过一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暖,不熬夜,避免烟酒刺激。很多患者不影响日常生活。对于肥厚性鼻炎,鼻腔完全不通气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可选择下鼻甲射频消融或下鼻骨部分切除术改善鼻塞通气。